湖湘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首调完美收官
力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实现
挖掘革命文化经典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擎聚长沙全球创造研发中心底气锐气
祥龙昂首,扶摇直上贯长空。
美好当头,扬帆起航任西东。
甲辰龙年正月初四,当全国还沉浸在新春新年的气氛当中时,我课题组一行便来到湖南长沙,开启了2024年新春开年第一次调研之旅。
湖湘文化当代价值实现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是由我课题组主导,湖南省政协学习委员会原主任田福隆先生,以及致力湖湘文化研究多年的范和平先生共同着力推进的课题研究项目。目前,该课题的学科带头人为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朱有志先生。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是独具鲜明特色并不断延续发展的地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曾有四次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出现影响重大的思想理论大综合和领军人物。第一次是宋代,儒学吸纳佛、道思想形成理学,其开创者是周敦颐;第二次是清初,王夫之集中国古代哲学之大成,把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次是中国近代历史之初,魏源提出了支配100年人心的千古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第四次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提出和践行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四次思想理论大综合、大创新的先驱竟然都是湖南人!尤其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风云激荡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一批在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湖南人站在斗争的前列,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人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湖湘文化早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多年来,湖南各界人士就有建设一处湖湘文化园,以生动具体形象的资料和故事展示湖湘文化的丰富内容,作为对群众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爱国爱乡教育的基地。该项目是符合民意,又是贯彻党中央和湖南省委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因此,课题组建议在湖南省委、长沙市委和湘江新区党委(工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早日启动建设工作,并争取作为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琏,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这些都为“十四五”时期通过数字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该项目的宗旨、目标和性质是: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其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示为指导,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湖湘文化优秀内涵,与高科技表现形式相结合,并将文旅康养娱和科技产业、科技教育、乡村振兴相结合,探讨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模式。
据介绍,该项目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挥省内外学术界、科技界、经济界和我省各市州的积极性,以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在湖湘文化的展示上,其内容选取湖湘文化中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典型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故事,采用元宇宙、VR、AR和大数据等当代最新高科技手段,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集政治思想性、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之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科技与文化互相促进的标志性创新高地,成为既是对广大干部群众。
尤其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爱国爱乡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地,又是新科技产品的生产地,是湖南社科界、文艺界、科技界、企业界等的活动基地,湘商回湘的集中活动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还是青少年学生农业体验的基地、群众休闲、旅游的场所,是湖南一座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高雅独特的文化坐标、精神坐标,文化与科技、与生产销售结合的典型,是国际旅游重要目的地,乡村振兴的示范地,以实现符合党和国家和省委关于思想文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最大化。
据了解,课题组一行已在2024年2月13日下午到项目地实地考察调研。该项目拟定名称为湖湘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初步拟选址落地湘江新区(岳麓区)莲花镇。
日前,湖湘文化科技园项目概规已完成,方案在进一步优化中。